“市两会”刚刚闭幕,从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传来重大项目的好消息。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1129个、总投资2.02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清单,项目规模稳中有进,结构质量向上向好。
量稳质优,
凝心聚力夯实项目硬支撑
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共包括重点建设项目854个,总投资1.5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09.07亿元,均为在建续建或即将开工项目;重点储备项目275个,总投资4992.26亿元,将持续深化项目前期,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据了解,今年市级重点项目主要遵循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应用转化,加快科技设施布局和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集聚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支撑,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做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保持工业投资稳定增长;
三是聚焦服务业能级提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聚焦基础设施短板补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切实增强安全保障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补齐城市短板,夯实发展根基;
五是聚焦人民群众民生关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科教文卫体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一批可观可感的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兜牢民生底线,增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向“新”求“质”,
产业为先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今年市级重点项目中,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333个、总投资1.77万亿元,投资规模占比近九成,天津软件园起步区、天津西站南片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一期)城市更新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建设,带动整体含金量有效提升,释放出以重大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科技和产业创新、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投资规模约7000亿元,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新集群提供了坚实项目支撑。
筑“基”固“本”,
以民为先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教育是百姓关心的大事要事。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教育体系,我市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启动工业大学、师范大学、理工大学、财经大学等高校学生宿舍建设项目,更好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需要;加快民航大学二期项目建设,优化办学布局、拓展办学空间,助力民航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建成后可入驻学生1万人;启动建设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扩容职业教育资源,为专业技能培训提质。加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塘沽一中新校区、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静海外国语学校、南开中学中关村科技城学校等优质教育载体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
围绕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项目支撑愈发坚强有力。4号线北段(小街站至西站站)、地铁7号线(赛达路站至鼓楼站)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实现通车,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织密有效串联了百姓出行生活。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稳步实施,通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实现同京滨铁路、M2、双湖、Z2等轨道交通相互连通。南疆港区国能天津二期码头、大港港区渤化液体散货码头等项目启动建设,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提升、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有力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京滨城际、津潍高铁计划2027年建成,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提速,津沧高速公路(静王路收费站—九宣闸)改扩建工程启动,力争在2027年全部建成通车,高铁高速齐头并进。
一批城市更新项目也已在路上。聚焦商旅文综合发展,南门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区城市更新、东丽商场片区城市更新等项目加快实施,推动传统商圈提质增效;聚焦科创学圈建设,天拖片区城市更新、天美艺术街区城市更新等项目建设提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区域发展转型,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城市更新等项目有序实施,推动产业业态升级;聚焦群众生活条件改善,西青区地铁2号线卞兴站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等项目有序实施,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尽享高品质生活。
赋能增效,
社会资本激活经济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规范高效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聚焦城市更新、收费公路、污水处理、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空天信息产业园、西营门城市更新产城融合一期、G95唐廊高速、咸阳路污水处理厂二期、德力西电池及组件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支撑性项目。同时,加强民间资本推介,我市已有61个、总投资996.35亿元项目列入国家向民间资本推介平台,位居直辖市第一。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