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彩票网:印发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十四五”
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
?
??2021年9月30日
(联系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许玉程
联系电话:83607711)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
新能源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新能源产业具备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显著特点,是天津市建设中国福利彩票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天津市全面开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国福利彩票网: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国福利彩票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天津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等文件,制定《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规划期限2021-2025年。
一、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立足中国福利彩票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制定出台《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市重点领域优先发展。五年来,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形成了以锂离子电池,风电、太阳能、氢能等领域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1.?产业规模优势加速形成
坚持以市场带动产业原则,打造新能源产业新高地。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及产业规模居中国福利彩票网第6位,具备30Gwh年产能力,形成从上游原材料、中间电池产品及检测、下游电池应用及回收的全产业链,拥有力神电池、荣盛盟固利、巴莫科技、贝特瑞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中国福利彩票网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风电产业坚持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并举,带动风机制造业快速发展,维斯塔斯、歌美飒、东方电气等自主研发的大功率风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位置。太阳能产业形成了从多晶硅锭加工、硅片、电池外延片、电池组件、光伏应用系统到光伏系统集成的生产链条,形成总计超过40GW的光伏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年生产能力,中环半导体、爱旭太阳能等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处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氢能产业链雏形基本形成,制氢能力位居中国福利彩票网前列,渤化集团纯化设备已投入使用,氢气“产-储-运-充”、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车辆、燃料电池汽车检测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均已开始布局。
2.?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持续推动制造升级,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等领域拥有超2000项发明技术专利;在大功率风机关键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4兆瓦以上陆上风机和10兆瓦以上海上风机的研发和生产,持续巩固风电机组在低风速风场的竞争优势;突破硅片、组件、电池片关键技术,光伏系统可靠性与发电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夸父系列G12太阳能单晶硅片”“双面PERC电池”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氢技术持续改善,工业制氢的氢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
3.?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成立了“天津市电池行业协会”“天津市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市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天津市氢能产业和技术发展联盟”等,形成了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新能源产业服务体系,推动新能源领域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产业融合不够深入。新能源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智能高端产品以及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有待提升。
二是产业系统集成能力有待加强。龙头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串联不足,产业链条尚需完善,核心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不够明显。
三是产业创新能力仍显薄弱。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滞后,研发投入不足,锂电池核心隔膜技术、海上风电大兆瓦齿轮箱等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一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领军人才缺乏,未形成机构、企业和高校等共同构成的多层次联动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创新模式。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全面建成中国福利彩票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攻坚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创造重要战略机遇,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把握机遇、统筹全局,推动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向聚集化、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为加速区域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全球能源生产、消费面临根本性变革,新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和引领全球经济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引擎;全球新能源产业分工逐步深化,技术扩散逐渐加快,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的新兴能源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能源国际合作空间巨大。
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产业发展锚定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将步入量质齐升的新阶段。“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举措,极大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利用,为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指明了方向。一是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十四五”期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按照超过3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高速、高质量发展为锂离子电池产业提供了市场驱动力。二是我国明确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为可再生能源开启倍速发展的通道。不断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加快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更大幅度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实现碳中和承诺的重要路径。
区域发展开启新篇章,产业发展践行新使命。“十四五”是天津市坚持“制造业立市”、全面增强中国福利彩票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落实“一基地三区”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关键阶段,天津市制造业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作为天津市“1+3+4”产业体系中的新动能产业,新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上承担新的发展任务。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以新经济为核心的深化实施阶段,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要主动对接北京先进技术研究,促进成果落地转化,加速先进技术产业化,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中践行新的发展使命。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元为纲,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新动能引育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制造业立市,以产业链为抓手,补短板、链长板,加速新能源产业聚集化、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壮大风电产业规模,强化太阳能产业集成,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实施“集群培育、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五大工程,形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中国福利彩票网新能源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1. 市场主导,统筹发展。坚持市场主导,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引导,完善政策保障,统筹规划天津市新能源产业与经济、能源、产业、生态等协调发展。
2. 区域优化,集聚发展。立足天津市新能源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加强产业上下游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3.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统筹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低碳转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关系,加大新能源制造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深化产业绿色发展底色。
4. 应用驱动,融合发展。加强产需对接,强化产业交流合作,以应用带需求,以需求促发展,拓展新能源应用空间,加速推进天津市新能源产业两化融合、产城融合,促进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和效率。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打造5个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力争形成5家百亿级新能源龙头企业,培育10家国家级新能源绿色制造示范企业,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壮大锂离子电池产业
围绕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电芯及电池系统、回收再生利用和应用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推进高端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拓展锂离子电池应用服务,布局下一代高性能电池。
关键材料。重点发展高镍正极材料、高电压正极材料,加速推进其产业化进程;突破高镍锰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高端石墨、碳硅等高性能负极材料,发展高性能、半固态、高安全电解液及功能添加剂。加快布局隔膜领域,突破湿法制备工艺,补链产业短板。引育粘结剂、导电剂、极耳胶等重点生产企业,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
电芯及电池系统。重点发展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 循环使用寿命超过1200次的电芯。实现能量密度超过210Wh/kg的电池系统产业化,突破240Wh/kg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加快突破储能型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开发固态电池生产关键装机及配套工艺,推动固态动力电池系统、车用高比能超级电容器研发及产业化。PACK领域,重点发展软包电池,通过无模组设计提升电池包成组效率,降低动力电池生产成本;BMS领域,重点攻关热管理、主被动均衡、电池状态估算等核心技术。
回收再生利用。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异构重组技术、智能拆解技术、材料修复技术和全组分无害化再生利用技术。建设一批退役锂离子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锂离子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重点企业,建设覆盖全市、体系完善的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再生利用网络。
应用及服务。拓展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船舶、电网储能、智能和信息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建设相关重点示范项目。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涵盖锂离子电池电芯、模组和系统的创新测试评价方法,完善验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满足5G、智能穿戴、无人机、智慧城市等新兴市场应用需求,推动电池与新技术共享与融合。
(二)做强风能产业
围绕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风储集成项目建设、风电运维等方面,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建设与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做大做强风电产业。
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重点推进4MW及以上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和10MW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加快提升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兆瓦级风电主齿轮箱、兆瓦级风电变桨和偏航系统、海上风机高品质轴承、控制系统以及高压海缆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生产水平和配套能力。推进风电机组智能化、绿色化制造项目建设,促进风电装备采购生产本地化。
风电+储能。着力部署风储集成技术研发,突破能源规划设计、能量调度EMS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颈技术问题,推进新能源储能电站项目及控制、调度、集成技术和相关产品应用,推动兆瓦级乃至几十兆瓦级的大容量风电电源侧储能电站项目示范。
智慧服务。重点发展智慧风机,突破智能发电控制技术、运行和适应控制技术等智能场群协调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智慧风场,围绕风机控制、功率预测、能量管理以及风电机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实现风电场建设运营管理全周期智能化管理。
(三)优化太阳能产业
坚持光伏为主、光热为辅,围绕先进技术及工艺、智能化升级和行业新业态等方面,打造各环节相互配合、契合度较高的太阳能产业链条,做精做细太阳能产业。
先进技术及工艺。重点发展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高效叠瓦组件、高效柔性多结空间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和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推动逆变器、智能组件、配电箱等关键部件技术创新,升级光伏电池产品、光伏组件产品以及光热装备制造工艺,提升太阳能发电的可靠性和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智能化升级。支持中环半导体、爱旭太阳能、首航节能等光伏、光热龙头企业以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向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转变。突破太阳能行业智能化设备生产,加速推进DW智慧化工厂、太阳能高效叠瓦组件工厂建设,扩大12英寸超大硅片、高效叠瓦组件、双面PERC电池片等先进产品生产规模,形成行业优势产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行业新业态。把握新基建机遇,鼓励“光伏+5G网络”“光伏+数据中心”“光伏+特高压”“光伏+充电桩”等行业新业态的示范应用,助力光伏产业“制造+服务”转型。研发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发电瓦等创新产品,培育“光伏建筑一体化”新业态,探索分散式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推动屋顶光伏发电的开发建设。支持企业在工业园区、建筑及城镇、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电站、扶贫等领域,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
(四)加快氢能产业布局
围绕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及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氢能“制-储-运-充”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集群。
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及应用。积极引进整车生产企业开展新型氢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叉车的样车开发和批量生产。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氢能车辆运营服务商,重点在城市配送、港口牵引车、园区装卸作业等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叉车和物流车的示范应用,引导公交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建设燃料电池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建立并完善相关技术指标体系和测试评价标准。
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推进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关键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快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电堆、双极板、长寿命高分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发电机系统等燃料电池及系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构建高质量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氢能“制-储-运-充”技术。发挥临港副产氢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现有工业副产氢产能,加快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推进渤化永利临港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加氢母站建设。引进和落地一批高压氢气存储材料与设备、液态氢储运装备、加氢机等关键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储氢、运氢、加氢等关键环节补链串链,提升氢能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五、重点工程
围绕新能源产业聚集化、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实施集群培育、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五大重点工程,实现天津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集群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一批新能源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滨海高新区、宝坻区、静海区等重点区域,持续推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设计、应用和服务的全价值链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完善的电池产业生态,聚集一批全球领军的动力电池企业,形成锂离子电池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集聚区,建成全球化的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和新产品应用示范中心;依托滨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北辰区等重点区域,引进世界一流风电企业及国内风电主机巨头,完善风电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促进风电系统技术、成套设备技术及相关产业环节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整机企业为龙头、配套企业为支撑、专业化分工为纽带、技术创新和人才为基础”的风电产业集群;依托滨海高新区、北辰区、宝坻区等重点区域,以高端半导体产业园为引领,完善光伏材料、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推进光电子薄膜、高精度高稳定性传感光纤材料等研发,打造光伏产业、信息光电产业关键部件高端制造业聚集地;依托天津港保税区氢能产业园,推动氢气“制—储—运—加”产业链全面布局,以氢燃料电池叉车、物流车、重卡等车辆示范应用带动核心部件龙头企业项目落地,逐渐形成配套齐全的氢能产业集群,建设氢燃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氢能智慧交通示范城市,构建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平台,打造京津冀区域氢气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京津冀氢能示范城市群;依托东丽区,布局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检验检测和试验评价公共服务集群。
(二)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发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新能源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支持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建设、车用固态动力锂电池技术研发、废旧动力锂电池精细拆分回收技术研发、超大功率风机和叶片研制、大容量储能电站项目示范、G12大硅片和高效叠瓦组件智慧化生产、氢燃料汽车发动机系统及燃料电池研发等重大项目,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的研发能力,强化以发明专利为主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出。依托滨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集聚试验区,加强科技转化交易平台建设,促进新能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各类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发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搭建协同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技术。
(三)实施融合发展工程
通过串链强链补链,打造上托整车、下接部件、衔接全局的锂离子电池产业生态圈,以整车领域的发展带动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产业的错位发展。依托风电光伏新能源智能电站一体化建设项目,大力培育“风光储”“光储充”新业态,开展分散式风电+储能、分布式光伏+储能等领域研究和应用,推进中新生态城集中式储能电站、中海油集团海上平台储能项目建设,加速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布局,建设风光储互补的新能源微电网,提高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实现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系统集成和互补利用,促进分布式能源发电与储能融合发展。
(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电池智能化处理生产线建设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用超薄单晶硅金刚线智能化切片项目、高效叠瓦组件智慧工厂项目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设备、车间、工厂各级的信息互联互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协同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智能化,逐步实现新能源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聚焦新能源产业全新应用场景,在具备条件的集群内试点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能源产业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模式。
(五)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支持天津市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和天津市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以动力电池生产、风电及光伏制造等企业,以及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开发一批绿色产品,打造一批绿色工业园区,推动实施一批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和滨海新区、北辰区、宝坻区等重点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发挥新能源产业链工作专班作用,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重点任务、实施计划和具体举措。
(二)加强政策支持
统筹利用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对新能源产业应用示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给予支持。以海河产业基金为支撑,带动社会资本对具有较强竞争性和成长潜力的新能源企业开展股权投资。支持新能源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
(三)强化人才支撑
利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细化新能源产业高端人才的“专项引进”措施,完善新能源领域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天津市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专业建设,将天津市打造成为我国新能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四)深化合作交流
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区域内产业主体与配套环节合理布局,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三地合作对接活动,聚集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速关键技术与创新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协会、产业联盟平台交流作用,开展新能源产业领域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实现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优化配置和提升。